世界消息!株洲市人民医院:发挥救治主阵地作用 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应治尽治”

时间:2023-01-04 12:03:50来源:

2022年12月,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疫情防控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最大限度保证对患者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株洲市人民医院全力以赴提升救治能力,整合床位资源,全力保障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共同应对这场新冠冲击波。


(相关资料图)

“阳”多“阴”少 咬牙坚持

有患者家属拿着挂号单,焦急地穿过等待医生看结果的就诊队伍;坐在急诊的诊台前,医生边问诊边忍不住地咳嗽,忙得喝不上一口水……这是1月3日上午10点的株洲市人民医院急诊室,也是承受第一波新冠感染大规模冲击的最前线之一。

虽然已经有所准备,但优化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新十条”发布后的第一波感染潮,比预想来得更早,更猛。

“发热几天了?咳嗽有多久了?有没有咽痛等其它不适……”株洲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郑琨一边娴熟地接诊患者一边告诉记者,“很多新冠感染患者高热后高度紧张,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恐惧以及烦躁的现象,还需对此类患者进行情绪上的安抚,告知他们治愈通常所需的过程,消除他们的不良情绪。”

在过去的三年里,绝大部分人都与新冠病毒擦肩而过,甚至从未靠近,但现在人们要直面它的到来。对一些人来说,感染带来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症状,还有更为严重的情绪波动。

医护人员带病坚持。

从12月初开始,在短短的十来天里,医院90%以上的医护人员陆续感染,但为了能够保证患者的就医需求,很多医护人员稍作休息就返回工作岗位。

“说实话,整个医院的正常工作节奏早已经被完全打乱,我们诊室一共就两名医生,最高峰时一天要接诊60多人,只能尽力而为。”郑琨表示,眼下工作量比平时增加了至少三分之一,在岗的也几乎都是“轻症阳性患者”。

压力更大的是夜班。医护人员不断减少,却有几十名急危重症患者需要照料,“一床难求”四个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的故事。另一方面,第一波“阳康”们,包括青壮年也开始忧心忡忡,为买一份心安,走进医院排队做肺部CT。随着重症报道的增多,“白肺”等词条屡见于社交媒体,大量转阴后不放心的人开始走进医院,拍肺部CT以求安心。

骤增的门急诊量碰上无可奈何的减员,一边是焦虑、痛苦的患者,一边是坚守、疲惫的医护。在“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他们再次成为阻挡疫情的第一道“防波堤”。

科学统筹 凝心聚力

如何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最快最好救治?株洲市人民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丁建华介绍,医院不断调配和重组,现有的医疗资源合并病区、增加床位、扩容重症监护病房,其他科室一同配合对重症患者进行疏解、接收、救治。

随着社会面的放开,株洲市人民医院急诊室就诊量从每天200余人次暴增到500余人次,全院收治病患852人次;临床一线医护人员不到100人,每名医护人员需要分管约10张病床,带病超负荷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人民群众就医需求激增,特别是新冠感染急危重症患者增多的形势下,医院迅速调整全盘工作,迅速整合全院医疗资源向一线救治倾斜。

全力做到“保救治、防重症”。

门急诊、发热门诊患者提前进行预检分诊,不查核酸抗原“应接尽接”;除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外,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直接收治到相应专科“应治尽治”;全院一盘棋,各个科室全面放开,畅通就医渠道实现落实“应收尽收”。多措并举下,全院内科外科打通,全院病房打通,人员物资打通,全力做到“保救治、防重症”。

丁建华表示,目前,新冠病毒防控工作进入了“由防向治”转变的新阶段,医院重心也逐步从防控疫情转向医疗救治,医院的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老年科等多个病区已重新调整布局,根据就诊患者病情分类应收尽收。各科室在医护感染严重减员的情况下,没有推诿、叫难,只有坚守、担当。

“可能会有艰难的时候,但我们都能熬得过来,疫情肯定会过去。”丁建华说到。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在诠释着一个“守护者”的使命与担当,讲述着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相信能通过大家的努力,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静待花开。

关键词: 医护人员 人民医院 应收尽收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