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促好书出海,中国文学“朋友圈”越来越大

时间:2021-12-08 17:57:21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文学“朋友圈”越来越大(深观察)

扩大母语译者队伍、持续开展当代文学译介工程、创新搭建中外文学交流平台……近年来,中国作家协会稳步推进文学交流和对外传播,做大中国文学“朋友圈”,让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文学作品走近越来越多海外读者。

内外联动促好书出海

“深入生活,才能真正看到处于时代之变中的人们所经历的酸甜苦辣,看到他们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看到中国生活的质地。”作家秦岭在谈到自己的报告文学《高高的元古堆》时如是说。

从2019年9月起,中国作协与原国务院扶贫办合作,组织遴选25名作家奔赴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扶贫点深入生活、实地采访,创作反映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成就的报告文学作品。秦岭作为参与其中的作家之一,在《高高的元古堆》中,叙写了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在脱贫攻坚战中,由一个“烂泥堆”蝶变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和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的历史壮举。如今,这本书将由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翻译成英文出版。

近年来,反映当代中国现实的文学作品不断吸引外国出版界关注。蒋巍的《国家温度——2019-2020我的田野调查》、李迪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王松的《映山红,又映山红》将由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翻译成英文出版;任林举的《出泥淖记》等将由英国凤凰木出版社翻译成英文出版;艾平的《春风染绿红山下》、丁燕的《岭南万户皆春色——广东精准扶贫纪实》将由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翻译成英文出版。《人民文学》杂志与外文出版社合作,将该刊“新时代纪事”等栏目的优秀作品翻译结集,策划出版了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英文版《报得三春晖》,收录《报得三春晖》《人间正是艳阳天》《包·哈斯三回科右中旗》等作品,讲述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以“优秀基层共产党员”为主题的《天之眼》,收录《天之眼》《中国南海的冰与火》《此念此心》等作品,将基层党员的先进事迹讲述给海外读者。

伊朗青年汉学家孟娜说:“我对这些作品充满期待,它们在海外出版将有助于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当下。”

海外出版机构对中国当代文学关注度日益提升。中国作协从2013年开始,实施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中国作协中国当代文学精品译介工程等,面向社会征集项目,截至目前,已资助365个对外翻译出版项目,涉及36个语种。王蒙、王安忆、冯骥才等知名作家以及张悦然、阿乙、双雪涛等青年作家的作品都曾乘着译介工程的东风,远渡重洋走向世界。

“每年《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征集公告》发出后,都会有不少国内外出版社、译者与我们联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外出版社开始花大力气引进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比如英国查思出版社、法国毕基埃出版社、德国欧洲大学出版社、埃及希克迈特文化公司、俄罗斯尚斯国际出版社、西班牙行星出版社、意大利白星出版集团等,每年还有新的国外出版社前来咨询。”中国作协翻译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中国文学作品走向海外的步伐不断加快,各国图书馆中国文学的品类也不断丰富。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等联合制作的《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显示,10年来,以出版文学类图书为主的作家出版社累计入选图书品种数量2741种。2021年,该社出版的贾平凹《暂坐》入藏海外图书馆数量达38家,王蒙《笑的风》入藏海外图书馆数量达36家。

母语译者壮大翻译队伍

2000年,美国青年艾瑞克·阿布汉森刚来北京,说起中文还不是很流利,那时他怎么也想不到,今后会和中国久负盛名的文学杂志《人民文学》合作,成为其外文版的译者。

完成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学业后,艾瑞克做过编辑、当过自由撰稿人,后来转入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翻译。2007年,他和朋友一起创办了英文网站“纸托邦”,把自己喜欢的苏童、毕飞宇、徐则臣等作家的作品翻译成英文刊登——原作作者免费提供版权、译者免费翻译、读者免费阅读。因为译文精良,“纸托邦”很快受到国外网友关注,慢慢汇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译者,共同致力于用高质量译本将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介绍到英语世界。

“纸托邦”上的译作也引起了《人民文学》的注意,恰逢杂志计划推出英文版,双方一拍即合。从2011年《人民文学》英文版《路灯》(PATHLIGHT)创刊成为该刊译者,艾瑞克一直担任英文版编辑总监。

在众多久负盛名的翻译家和具有丰富翻译实战经验的译者支持下,《人民文学》从2014年开始,相继推出了9个语种外文版:包括德文版《路灯》、意大利文版《汉字》、法文版《曙光》、俄文版《灯》、韩文版《灯光》、西班牙文版(拉美)《路灯》,每年出版1期,阿拉伯文版《丝路之灯》、西班牙文版(本土)《纸上丝路》等不定期出版,还计划推出越南、波兰、荷兰等语种的外文版。

“好作品需要好翻译”,《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说,“我们杂志的外文版每个语种都形成了20人左右的母语译者团队,比如英文版的艾瑞克、韩斌,德文版的维马丁、马海默,意大利文版的李莎、傅雪莲,韩文版的金泰成、林春城等。其中,韩斌、李莎、金泰成等知名翻译家都是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得主。”

记者联系上金泰成时已是深夜,尽管几天后要住院做手术,他还在忙着翻译中国作家李敬泽的随笔集《咏而归》。“这本书写得太好了!作者把春秋时的人物写活了。”金泰成说。他原本每隔一两个月就要来中国参加文学交流活动,顺便看看有什么新书好书。现在受疫情影响,他有了更多时间待在位于首尔的工作室里,翻译列入计划的十几本书。“好的翻译要让读者读起来不觉得是翻译作品,需要翻译家具有韩文的修辞力,还要对中国文化各门类的知识都了如指掌,这有赖于大量的阅读。”金泰成说。从1995年至今,他已经翻译了130部左右中国文学作品。

在母语译者和中方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文学》外文版还吸引了企鹅兰登集团、德国龙家出版社、墨西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等多家国外出版社前来合作,实现在德国、奥地利、瑞士、智利、墨西哥、埃及、韩国等国落地出版。其中以“都市生活”为主题的德文版还获得德国2019年十佳热书奖,受到德语读者热烈欢迎。

家门口感受中国文学

法国当地时间10月24日下午,在碧波荡漾的塞纳河上,一条游船里传来了朗朗诵诗声。伴随着旅法华人孙铭演奏的古筝曲,旅法华人江楚和法国嘉宾安东尼·盖法尔分别用汉语和法语朗诵了唐代诗人张若虚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在场20多位嘉宾无不为中国文学的魅力所感染。

这是法国“中国文学读者俱乐部”举办的首场活动,今年8月,为让海外读者不出国门就能接触到鲜活、生动、立体的中国文学,中国作协发起成立了“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俱乐部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土耳其等首批12个国家落地后,反响强烈,各国出版社、汉学家、翻译家、文学策划专家等充分利用其在当地的影响力,开展读书会、讲座、征文比赛、作品诵读等多种形式的文学活动,截至目前已累计举办16场活动。

在俱乐部努力下,中国文学作品实现了与外国读者“零距离”。在马来西亚,马来文版《平凡的世界》等被当地教育部门列为课外读物,推荐给全国中学生;《穆斯林的葬礼》马来文版线上读书会吸引了超过4000名读者参加。作为被译介最多的20世纪中国作家,鲁迅作品在俄罗斯有21种单行本,总发行量超过140万册。为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汉学家叶可嘉,圣彼得堡大学汉学家罗玉兰、罗季奥诺夫带俄罗斯读者赏析了《阿Q正传》等鲁迅代表作。新加坡、土耳其俱乐部围绕《尘埃落定》等作品,引导读者深入思考中国社会发展变迁背后的原因和启示。英国翻译家第一时间把周大新、李娟、东西等中国当代作家推介给当地文学爱好者、大学生,及时展示中国文坛繁荣现状。

中国作协外联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针对疫情影响下中外作家互访不便的情况,中国作协通过中国文学海外读者俱乐部的创新策划,让原本只见于书本的中国文学,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走进当地学校、社区、媒体,实现本土化、常态化、社群化传播,满足海外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愿望。”

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外文学交流也凝聚起新力量。今年9月,为推进中外文学交流常态化、机制化,中国作协发起成立“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来自35个国家的30个文学组织和多位文学家、翻译家作为创始会员加入。联盟将在搭建文学交流合作平台、开展人员互访交流、推动优秀文学作品译介传播、加强青年文学人才培养、促进文学版权保护合作等方面为成员提供服务。

记者注意到,11月23日,在“一带一路”文学联盟官方网站刊登了一则《“一带一路”主题作品征稿启事》,分为好书分享、原创作品、文学笔谈、文学故事、文学展演、文学资讯6大类,面向中外人士征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和文学动态。

“短短几天内,我们就收到200多封中外来稿,来稿者不但有知名中外作家、诗人,还有奋斗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动者、建设者,充分彰显了‘一带一路’文学交流合作的无限前景。”中国作协外联部相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

相关资讯
热门频道